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的获奖名单中,赵梦想、于娇娇、王小璐团队的作品《中国数字经济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其区域差异研究》格外亮眼——这支专注“数字经济”领域的团队,凭借严谨的统计分析和创新的研究视角,成功斩获二等奖,为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提供了鲜活的“数据样本”。
“数字经济是当下的热门领域,但‘全要素生产率’的测度一直是个难点。”团队队长赵梦想说,最初确定选题时,三人查阅了大量文献,发现现有研究多聚焦单一行业,缺乏对全国数字经济产业的整体分析。于是,他们决定从“区域差异”切入,用统计建模揭开不同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“差异密码”。
为了获取全面的数据,于娇娇牵头联系了多个数据库,搜集了全国30多个省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产值、从业人员、研发投入等指标,还专门整理了各省市的数字经济扶持政策,“光是数据清洗就花了一个多月,我们要确保每个数据都真实可靠,这是建模的基础”。王小璐则负责模型构建,尝试用DEA-Malmquist指数法测度全要素生产率,还创新性地加入“数字基础设施水平”作为调节变量,让研究结论更具说服力。
“最有挑战性的是分析区域差异的成因。”赵梦想回忆,一开始团队只关注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,后来意识到“人才储备”“政策支持力度”也是关键因素。为此,他们专门增加了对比分析模块,通过横向比较东中西部省份的发展数据,总结出不同地区的优势与短板。
当得知作品获得二等奖时,三人激动不已:“这是对我们几个月努力的最好回报!”于娇娇说,从最初的选题困惑,到后来的模型优化,再到论文撰写,团队始终抱着“精益求精”的态度,“比如论文修改了十多版,每一个图表的格式、每一段文字的逻辑,都反复打磨”。王小璐则表示,这次比赛让她明白,统计建模不仅需要专业知识,更需要对社会问题的敏锐洞察,“我们还想继续深耕数字经济领域,用数据为产业发展建言献策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