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2024年第十届全国大学生统计建模大赛广东赛区中,农海萍、陈雪、胡宁组成的团队,带着作品《大数据背景下的黄河水沙监测研究》斩获三等奖。这支聚焦“生态环保”的团队,用统计建模为黄河水沙监测装上“智慧大脑”,在众多参赛作品中展现出独特的社会价值。
“我们都是从小听着‘黄河治理’的故事长大的,想试试用自己的专业能力为黄河做点事。”团队成员农海萍说,确定选题时,三人发现传统黄河水沙监测多依赖定点观测,存在数据滞后、覆盖范围有限的问题,而大数据技术正好能弥补这些短板——这成了他们创作的核心灵感。
为了让模型更贴合实际,团队做了大量“功课”:陈雪专门搜集了黄河流域近20年的水文数据,包括降雨量、径流量、含沙量等,还对比了不同监测站点的历史记录,筛选出最具代表性的数据样本;胡宁则负责将大数据技术与统计模型结合,尝试用时间序列分析、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水沙变化趋势,“一开始模型预测准确率不高,我们就反复调整参数,还参考了水利部门的监测报告,终于把误差控制在合理范围”。
“拿到三等奖很开心,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用专业知识回应了生态问题。”胡宁说,比赛过程中,三人深刻体会到“统计建模不是纸上谈兵,而是能真正解决现实难题的工具”。他们计划继续完善模型,尝试结合卫星遥感数据,让黄河水沙监测的覆盖范围更广、精度更高,用青春力量守护母亲河。